•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心情驿站

关注今日:184 | 主题:2995294
论坛首页  >  心情驿站   >  热门话题
  • 发帖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zz 注射神经节苷脂后变瘫痪, 70余名患者揭开“神药”冰山一角

  • 查看全部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lightningwing
lightningwing
外科

丁香园版主

  • 292
    积分
  • 3.2万
    得票
  • 983
    丁当
  • 1楼

8月1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些患者因为使用了神经节苷脂这一药物导致罹患致人瘫痪的罕见疾病的事件:《注射“神经节苷脂”后变瘫痪,70余名患者揭开“神药”冰山一角》。报道发出后不到12个小时,阅读量超200多万,还有多位读者留言或联系南都记者继续反映该药存在的问题。

那么,报道中提及的神经节苷脂药物,到底是怎么样一种药?南都记者通过调查,起底神药神经节苷脂。

7月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版“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共20个药物。这些药物号称有助于增加主要治疗药物的作用,或有助于疾病(功能紊乱)预防、辅助治疗,亦称为辅助用药。

这类药里,有一些既不针对病因也不针对症状,在实践中适应症宽泛,甚至有滥用的嫌疑,临床效却不显著,一般未获得行业疾病诊疗指南推荐,因此又被业界称为“神药”。

在首批20个国家重点监控的辅助用药名录中,有一个神经营养类药物“神经节苷脂”,在业内更是争议颇多。



首批20个国家重点监控的辅助用药名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不少国家就因为这一药物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而做出“撤市”决定。

而在中国,多年来,神经节苷脂苷脂不仅市场地位稳固,且销售成绩惊人。近几年,尽管辅助用药监管趋严,但神经节苷脂2018年仍位列等级医院药品采购金额前20位。

对于可能的严重不良反应,原国家食药监总局2016年已要求生产企业在说明书中增加警示内容。2017年,两家国外生产企业巴西TRB制药厂和阿根廷TRB制药厂生产的神经节苷脂(商品名为“重塑杰”和“施捷因”)先后被“停售禁用”,理由是在境外生产现场检查中发现生产和质量管理问题。




目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神经节苷脂全部为国产品牌。一些药师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神经节苷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足够证据。2019年3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最新发表的一篇临床研究称,使用神经节苷脂药物需要“极其谨慎”。


争议疗效

1992年,著名橄榄球队纽约喷气机队球员防守截锋Dennis Byrd,在和队友相撞后颈椎骨折。手术留住了他的性命,但这位防守球员不幸瘫痪。一位世界著名的脊椎损伤专家,尝试用一种“神秘的试验性”药品——Sygen,为Byrd治疗。

Sygen的中文名字,就是在中国畅销多年的重塑杰。但在当时,Sygen仅是一种意大利药厂生产的新药品,研究稀缺、疗效成疑。在纽约时报27年前的报道中,称这款新药可能因医好Byrd而一举成名,也可能就此沦为另一种不起作用的神秘药物。

Sygen并没有治好这位防守截锋。事实上,FDA至今未批准该药品在美国上市。在美国媒体鲜有的几次报道中,该药品也一直被冠以“试验”的前缀,使用前必须申请,申请者中就包括中国体操运动员桑兰。

在欧洲,因疗效成疑、用药风险等原因,Sygen也被多国下架。与此同时,Sygen和其核心成分神经节苷脂,却在中国迎来了春天。

国家药监局国产药品数据库显示,目前国内有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生产许可的制剂(不包括原料药)生产厂家有7家,分别为:黑龙江哈尔滨医大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北京赛升药业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长春翔通药业有限公司、吉林英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和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这些产品被批准的适应症包括: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帕金森病。

除此以外,步长制药生产的两款药品——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和复方曲肽注射液,吉林四环制药和吉林振澳制药生产的脑苷肌肽注射液是含有神经节苷脂成分的复方注射剂。

根据药品说明书信息,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每1ml含神经节苷脂0.24mg;复方曲肽注射液每1ml含神经节苷脂0.3mg;脑苷肌肽中神经节苷脂的含量也为0.24mg/ml。

数据显示,神经节苷脂的前五大生产厂家为齐鲁制药(60.03%)、哈尔滨医大药业(14.22% )、西南药业(7.16%)、北京赛升药业(5.73%)和长春翔通(5.10%)。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公司中,吉林四环是北京四环的全资子公司,吉林振澳又是吉林四环的全资子公司。吉林四环对长春翔通控股80%。也就是说,仅四环制药系内部就有4家公司生产含神经节苷脂的药物。




“在国外的药品销售金额排行榜上,神经节苷脂这药连影儿都见不到。”长期在网络上科普用药安全的前北京和睦家医院药师门诊主任冀连梅早在三年前就曾注意到神经节苷脂的用药风险。

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做神经重建的外科医生对南都记者说,自己虽然从事的是神经重建,但从来不用这些药,大量机构给很多病人不加节制地使用诸如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脑苷肌肽等药物,滥用现象触目惊心。

三年前,冀连梅曾和团队里的另一名药师牟金金一起对神经节苷脂的药物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结论是:“(该药物)既没有有效的证据证明其疗效,也没有有效的证据证明其安全性。”

对于急性脊髓损伤,两个随机对照研究共涉及797位患者,结果表明在死亡率、行动和感觉的改善、生活质量方面都和安慰剂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没有证据支持神经节苷脂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益处。

2002年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发表的急性脊髓损伤药物治疗循证指南指出将神经节苷脂纳入治疗标准和治疗指南的证据都是不充分的,它的临床益处未被证实,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选择。

不过,这个说法到2013年就被进一步否定了。2013年指南的更新版指出,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中不推荐使用神经节苷脂。



急性脊髓损伤药物治疗循证指南(2013版)

此外,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项系统评价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临床(RCT)研究,共2265位患者,同样发现和安慰剂之间死亡率和功能指标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且治疗组有1例患者发生了吉兰-巴雷综合征,7例出现皮疹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帕金森病,一些小样本研究发现神经节苷脂或许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和减缓其疾病进展。国内一篇系统评价纳入2个RCT研究, 共125位患者,显示可以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功能。



争议不良反应

根据施普林格的药理学百科辞典,“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剂”(GM1,简称“神经节苷脂”)这一药物最早是由一家意大利制药企业Fidia研发的神经保护剂,适应症主要是帕金森症。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系从猪脑或牛脑中提取(国内市场上的神经节苷脂主要提取自猪脑)。

《世界卫生组织药物信息》一书中也提到了这一药物:在意大利获得批准上市后,神经节苷脂的适应症包括:糖尿病神经病变、脊髓损伤等,同时作为没有针对某种适应症的“神经营养药物”,神经节苷脂成为了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药品。至少有3家意大利药企生产销售这一药品。

不过,1993年12月,在讨论1600万份处方和数个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后,意大利药品委员会决定对神经节苷脂药物“撤市”。

对神经节苷脂药物安全性的担忧,最早是意大利医生提出的。在1989-1991三年间,一些医生同时报告了8起使用神经节苷脂之后导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例。

1993年,意大利学者Gianluca Landi等报道了24例使用神经节苷脂后出现吉兰-巴雷综合症的病例,提示外源性神经节苷脂的使用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文章指出,一般情况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生率约为1.6/10万,但使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的患者发生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几率增加了200倍。

在意大利之前,1989年,德国也决定撤市神经节苷脂药物,因为该国的医生也报告6例患者用药后发病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情况。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ian-Barre综合征或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或对称性多神经根炎。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少数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痹和双侧面瘫。

不过,目前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和神经节苷脂药物使用的关系并没有确切的研究,存在争议。

2003年意大利研究者所做的一项研究对数个意大利省份观察了近十年后,发现在当地药监部门对神经节苷脂药物做出撤市之后,该地区的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率并未明显下降。

西班牙的一项研究也发现,经常使用神经节苷脂的地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病率并不高于未使用的地区。

然而,也有实验室研究通过给日本家兔用从牛脑内提取出的神经节苷脂药物,从而让兔子患上“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变”,这是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一种类型。这一“被发病”的兔子出现了突然的四肢无力,并且神经节苷脂的抗体升高。

《世界卫生组织药物信息》一书中援引一篇研究文章中的说法称,“除非有大型的流行病学研究对神经节苷脂药物的风险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界定,各国的监管部门应该考虑到,有大量的患者可能在用药同时面临一种虽然罕见但却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进口原研药曾被药监局禁用

就在欧洲决定禁用神经节苷脂药物的同一时期,神经节苷脂药物进入了中国,并陆陆续续进入17个省份的地方医保增补目录,获得医保基金支持。

20世纪90年代末,巴西的医药公司生产的“重塑杰”和阿根廷的医药公司生产的“施捷因”神经节苷脂,获得当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国内上市。经历国外的禁用风波,神经节苷脂在国外市场表现并不出色,但在中国被广泛使用,销量极为惊人,而且在临床上使用十分广泛,覆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等多个领域。

据医药行业媒体报道,除了巴西和阿根廷外,神经节苷脂仅在中国上市。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并未批准神经节苷脂在美国上市,而是采取可以经申请允许后同情用药的管理方法。

米内网的数据显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2017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达到52.29亿元,较2016年下降了17.9%。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则显示,2018年,神经节苷脂药物的销售额为39.5亿元。

这还不包括含神经节苷脂的复方药物。前述数据库显示,脑苷肌肽注射液2017年的销售成绩是32.67亿元。2018年则为22亿元。

步长制药的财报显示,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2018年带来收入为5.05亿元,复方曲肽注射液2018年带来收入3.55亿元。

步长制药2018年年度报告

赛隆药业董事长蔡南桂则在一次采访中表示,GM1注射液的成功研发,带出该公司的第二个发展小高峰。

大约在2004年之后,国产神经节苷脂这一药物纷纷上市。国家药监局的数据库显示,最早获得生产许可的企业是“齐鲁制药”。据相关行业分析,国产神经节苷脂一度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

后来,进口的“重塑杰”和“施捷因”又因为“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先后被药监部门停止销售、使用,神经节苷脂完全国产化。

2017年6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暂停销售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的公告》,通报总局组织开展进口药品境外生产检查,发现“重塑杰”的生产工艺与注册工艺不一致,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风险,决定在中国境内暂停销售、使用和进口。

2017年10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再次发布公告,“施捷因”因生产和质量管理不符合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而被暂停在中国境内销售、使用和进口。

进口药被暂停使用,国内仍有多家医药公司生产销售的神经节苷脂继续雄踞神经类药品销售额榜首。

值得注意是,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学部的多位医生,分析某院2018年1-6月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使用情况后发现,在1435例患者中,有242例存在超说明书适用证用药的现象,占比近2成。

对于神经节苷脂可能引发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情况,原国家食药监总局2016年也发布通知,要求修订神经节苷脂的药品说明书,包括在说明书的“注意事项”部分增加有关内容:

“国内外药品上市后监测中发现可能与使用神经节苷脂产品相关的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若患者在用药期间(一般在用药后5—10天内)出现持物不能、四肢无力、弛缓性瘫痪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禁用本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慎用本品。”



中国医生提醒用此药须“极其谨慎”

中国的医生对神经节苷脂的这种不良反应也早有警示。

早在2001年,已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匡培根就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14000例使用神经节苷脂类治疗的患者中,至少20例出现神经系统疾病,如侧索硬化症或吉兰-巴雷综合征。

2014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团队发表文章,报告了7例在注射了神经节苷脂之后病人患上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案例。通过和非外源性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比较,研究者发现,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导致疾病严重程度较重,呼吸衰竭发生比率较高。

一篇医疗圈内的文章指出,由于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的适用对象多为缺血、缺氧、脑损伤等病情较为危重的患者,其可能不容易被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发现或易被病情掩盖。

2018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又回顾分析了5年内该科收治的14例由神经节苷脂药物引发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这些患者病情较重,预后不佳。文章认为,部分医疗机构“对神经节苷脂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认识不足,药物说明也应当加以补充”。

该科2019年3月又在神经科学杂志(Frontiers in Neurology)上发表了一篇最新研究。其结论强调,对于出现血-神经屏障受损的患者,要使用神经节苷脂的药物需要“极其谨慎”。



这是2019年3月发布的最新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有12名药物导致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其中有7人发生过创伤或者经历过手术,他们有不同程度的血液-神经屏障障碍。血-神经屏障(blood-nerve barrier,BNB)是一种类似血-脑屏障的屏障系统,可以选择性地限制血液和周围神经系统之间的物质交换。

这种先天保护屏障一旦出现损害,许多潜在的抗原成分就可以从血液进入神经系统,并在神经系统中诱导免疫应答。在此之前,国外也有研究认为,吉兰巴雷综合征更容易发生在存在血液-神经屏障障碍的患者身上。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9-08-12 12:52 浏览 : 34059 回复 : 79
  • 投票 27
  • 收藏 165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给饶毅教授的回复
楼主 lightningwing
lightningwing
外科

丁香园版主

  • 292
    积分
  • 3.2万
    得票
  • 983
    丁当
  • 16楼

“如果不是因为这款‘神药’,现在我们一家应该在法国看女足世界杯。”王占群语气中带着苦涩。 

王占群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名商人,人到中年,家庭事业都很圆满。然而今年4月底,妻子在一场甲状腺癌手术后,“莫名其妙”地瘫痪了。妻子最终被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一种可导致全身瘫痪、呼吸困难乃至危及生命的疾病。

王占群妻子刘芸。

王占群曾向今年参加高考的儿子许诺,这个夏天一家人去法国看球赛。而如今,他与儿子日夜在医院陪床,妻子在重症监护室ICU中躺了一个多月,康复遥遥无期。

这个家庭今后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而这一切,与一种名叫神经节苷脂的“神药”有关。

甲状腺切除手术后全身瘫痪,“神药”被指为诱因

王占群的妻子刘芸今年46岁,此前是石家庄市的一名普通职员。今年4月中旬,刘芸体检查出甲状腺肿瘤,医生建议切除甲状腺。

4月30日,她在丈夫的陪同下,到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区做了甲状腺切除手术,术后一切正常。5月9日,刘芸基本康复,于是出院准备在家好好休养,但是异样很快来临。

“到家不久,媳妇觉得四肢有些麻木,第二天四肢行动受限,5月11号凌晨竟然瘫痪了。”王占群向南都记者回忆。

瘫痪突如其来,一家三口毫无防备。王占群当天夜里急忙将刘芸送往医院急诊室。急诊科大夫起初猜测是脑溢血或低钾,但检查后一一排除了这些可能。为了尽快确认疾病,大夫找来神经内科的值班医生会诊,最后确认刘芸患的是吉兰-巴雷综合征(即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也译为格林-巴利综合征)。

王占群一家为了给刘芸治病,至今已经花了30多万元。

这是王占群第一次听说这种疾病。他了解到,这是一种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疾病,病情危重者会出现四肢完全性瘫痪,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痹,造成呼吸困难、吞咽障碍,生命受到威胁。

医生告诉他,这种疾病可能是自然发生,也可能是药物诱发。如果是自然发生,患者在患病前期会有感冒、腹泻等症状,由于妻子此前并无这些症状,因此基本可以判断为药物所致,这种药物极有可能是“神经节苷脂”,全称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其主要用来治疗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与脑外伤之后引起的相关症状。

之后几天,王占群不断通过网络自我科普,他了解到神经节苷脂由于在临床上使用范围非常广,这种药还被称为“神药”、“万能药”。

药费清单“暗藏”更多“神药”,多名神经科医生称该药物非必需

王占群复印了妻子的病历,在长期医嘱记录单上,他找到了一种名为“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的药。在4月30日和5月1日,刘芸共分两次每次注射了10ml的“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 

出院病人费用清单上也显示,刘芸在4月25日-5月9日住院期间,一共使用了20ml的“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

据了解,该药物并未纳入全国医保目录,但作为精神兴奋药中的抗痴呆药物位列河北省2017版的医保乙类目录中,限二级及以上医院使用。

王占群疑惑,妻子做的是甲状腺手术,怎么会用到这一“修复神经”的药?这款药和妻子的突然瘫痪是什么关系?

王占群带着这些疑问向多名医生求解,但他认为,有些医生在有意回避“神经节苷脂”的问题。

他向南都记者透露,期间他曾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来电者告诉他,刘芸某天不仅用了5支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还用了5支复方曲肽注射液,后者也含有神经节苷脂成分,而且含量比前者更多。

他随即去翻找妻子的药费清单,果真发现5月1日刘芸还用了5支复方曲肽注射液。不过,他意外发现医嘱上并没有记录这5支药,该院主治医生也否认曾给患者用过复方曲肽注射液。

复方曲肽注射液说明书显示,复方曲肽注射液的成份为曲克芦丁(C33H42O19)、活性多肽、多种氨基酸,以及“多种神经节苷脂”。

该药物用于治疗脑卒中等急慢性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颅脑外伤、脊髓损伤等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脑血管意外创伤及创伤后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药物生产厂家官网显示,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每支2ml,每1ml含有神经节苷脂0.24mg;复方曲肽注射液规格为每支2ml,每1ml含有神经节苷脂为0.3mg,较前者含量更高。

该药同样未被列入全国医保目录,而是作为血管保护剂列入河北省医保乙类目录,限二级及以上医院使用。

南都记者向多位神经科临床医生求证,这两种药物并非必需,很多三甲医院神经科的医生表示在临床上基本不用这个药。

2016年药监部门要求增加警示语后,更多患者才得知患病原因

在妻子患病的这段时间里,王占群加入了一个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友群,其中有超过70名患者也自称是在使用这类药物后而瘫痪。 药品生产范围涉及国内多个药厂。

这些病友接触到这种药的原因千奇百怪,有的是因为交通事故受轻伤,有的是做了肿瘤手术,有的只是摔了一跤,但他们都在医院被注射了这类药物,并在用药后几天之内瘫痪。

56岁的石家庄市民赵新身患吉兰-巴雷综合征已经两年半,如今走路、吃饭、上厕所都无法自理,每天靠妻子和三个子女轮番照料。而这一切最初只是因为春节换灯泡时摔了一跤。

赵新摔伤后到医院做检查,医生说他脑中有淤血,为他做了一个微创手术。没几天,他出现四肢麻木的症状,很快便全身瘫痪,还一度呼吸困难,差点性命不保。

为何一个小手术会使他瘫痪不起?医生称,瘫痪是其脊椎受损造成的。然而赵新子女带着病例多方求证后,得知是因为医院给他使用了神经节苷脂这类药物。

南都记者对这70多名患者做了问卷调查,在收回的42份问卷中,多名患者表示最初不知道病因是什么。山西一名患者称,自己询问医院患病是否与用药有关,但医院的答复是用药符合国家药典,患上此病的原因是“自己免疫力低,得了新发病”。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42名患者当中,绝大部分患病时间只有一两年,仅有3名患病时间超过三年。王占群表示,这是由于在2016年之前,患者并不知道这种“神药”会导致吉兰-巴雷综合征。

2016年11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关于修订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其中在说明书中增加警示语:“国内外药品上市后监测中发现可能与使用神经节苷脂产品相关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若患者在用药期间(一般在用药后5—10天内)出现持物不能、四肢无力、弛缓性瘫痪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王占群说,自2016年增加警示语后,国内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才知道,自己患病是此药造成的,而较早患病且没有足够知识和能力去获取这样信息的患者,仍以为自己患病纯属偶然。

虽然药品监管部门要求说明书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警示信息,但不少医生并不完全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区的一名医生告诉南都记者,使用神经节苷脂营养、保护神经是业内的通行做法,之前该院也一直在用,但并未出现过类似的不良反应。对于医生而言,只要药监局批准了药物上市,医院又采购了相关药品,医生就可以处方。

南都记者了解到,在这起事件发生后,该医院已停用这款药品。

如今,受不良反应影响的患者数量难以统计,南都记者询问的数家生产含有神经节苷脂药物的生产企业,都没有提供相关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的监测信息。这70多名患者是不是整个患病群体的冰山一角,不为人知。

医药公司表示已修改说明书,尽到提示责任

确诊吉兰-巴雷综合征后,刘芸转院到了河北省二院神经内科的ICU,用上了导尿管,进食靠鼻饲。长期卧床还并发坠积性肺炎,造成呼吸窘迫,只能切开气管,用上了呼吸机。王占群三次收到妻子的病危通知书。 

刘芸转院到了河北省二院神经内科的ICU,用上了导尿管,进食靠鼻饲。

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所需费用,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范围。

据了解,患者治疗与康复都离不开一种名为丙种球蛋白的药物,医院里每支卖630元,医保可以报销95%。不过实际上,许多医院都会表示医院没货,患者需要自己到外面的药房购买,价格在500-610元之间,这些药费是无法报销的。

王占群一家为了给刘芸治病,至今已经花了30多万元,其中大部分由于以上原因而无法报销。南都记者问卷调查了解到,吉兰巴雷患者治疗和康复所需费用,少则二三十万,多则上百万。

患者赵新也表示,他所用的丙种球蛋白要到医院外购买,药费不能报销。至今,家里已经花去40多万元,曾经富裕的家庭陷入了财务危机。“孩子为了给我看病,把车卖了,以后还需要不断花钱。”赵新认为自己拖累了子女,深感愧疚。

南都记者发现,这些患者所使用神经节苷脂类药物涉及吉林步长制药、齐鲁制药、吉林四环制药、吉林英联生物制药、黑龙江哈尔滨医大药业等多家药企。其中王占群妻子所用两款神经节苷脂药物,均由吉林步长制药生产。

期间,王占群曾拨打河北省和吉林省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12331反映情况。不久,吉林步长制药公司一名代表找到他,表示此前没有接到过这样的病理报告,未表示药物与疾病是否有关联。“对方还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说没有要求,只想治病救人。"王占群说。

南都记者日前也向吉林步长制药发出了采访函,该公司随后通过邮件回复称:“根据药监局《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中关于药品说明书的规定,我司复方脑肽节甘脂注射液和复方曲肽注射液两种产品的说明书中,均将药品安全性、适应症、不良反应及禁忌等予以标明。”

对于该公司是否监测到不良反应问题、两种药物与不良反应之间是否有直接关系、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等问题,该公司均未答复。


“神药”已纳入国家重点监控目录 患者家属盼将其从市场剔除

一小瓶2ml的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标价都在百元以上,也被纳入了地方医保目录。作为辅助用药,它屡屡登上中国药品销售金额榜单的前十。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显示,神经节苷脂2018年的销售额逼近40亿元。

为了加强合理用药、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降低药占比,神经节苷脂已经进入多个省份重点药品监控(辅助药品)目录。

今年7月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生物制品)》(下称《目录》),神经节苷脂排在20种药品名单中的第一位。

排在《目录》第二位的“脑苷肌肽”,同样是一种含有神经节苷脂的药物,2018年的销售额亦达到22亿。

这类“辅助用药”一直被认为是“安全、无效、利润高”,王占群则认为,无效也就罢了,但其“安全性”都无法保证。

据了解,早在上个世纪,神经节苷脂就被多国下架,也一直被美国食药监局(FDA)视为试验性药品。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神经节苷脂仅在中国和巴西、阿根廷上市,在中国市场销售火爆。

意大利学者Gianluca Landi曾发表文章提醒,外源性神经节苷脂的使用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生率约为1.6/10万,但使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的患者发生的几率增加了200倍。国内也有学者指出,这款药既没有有效的证据证明其疗效,也没有有效的证据证明其安全性。

最近,刘芸转院到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心院区神经内科继续治疗。最难的日子已经熬了过去,导尿管、鼻饲管已经拔除,刘芸可以吃些面条、蔬菜等好消化的食物,也不必再灌肠和排气,仅剩黑漆漆的气管切口还留在喉咙处等待封管,说话哑哑的。

但刘芸的五根手指仍挤在一起,纵使用尽气力,也只能微微抖动,难以攥成拳头,身体的其他部位依然毫无反应。

刘芸的五根手指仍挤在一起,难以攥成拳头,身体的其他部位依然毫无反应。

等待刘芸的,是漫长的复健过程。王占群说,今后妻子即便出院,也丧失了基本的劳动和生活能力,这款“神药”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在王占群看来,随着《目录》的发布,国内神经节苷脂药品的使用情况,“已往好的方向发展”,但药厂、医院的责任仍未明确。

“我不指望谁来赔偿,我只希望这类药从市场上彻底消失,不要让更多家庭受到伤害。”王占群说。

(文中王占群、刘芸、赵新均为化名)

采写:南都记者 胡明山 吴斌 见习记者 宋承翰

图片:南都见习记者 宋承翰 摄

编辑:尤立川


2019-08-15 10:00
  • 投票 2
  • 收藏 1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回应:饶毅发文称“正式举报裴钢为通讯作者的文章涉嫌学术不端”
楼主 lightningwing
lightningwing
外科

丁香园版主

  • 292
    积分
  • 3.2万
    得票
  • 983
    丁当
  • 17楼

“如果不是因为这款‘神药’,现在我们一家应该在法国看女足世界杯。”王占群语气中带着苦涩。 

王占群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名商人,人到中年,家庭事业都很圆满。然而今年4月底,妻子在一场甲状腺癌手术后,“莫名其妙”地瘫痪了。妻子最终被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一种可导致全身瘫痪、呼吸困难乃至危及生命的疾病。

王占群妻子刘芸。

王占群曾向今年参加高考的儿子许诺,这个夏天一家人去法国看球赛。而如今,他与儿子日夜在医院陪床,妻子在重症监护室ICU中躺了一个多月,康复遥遥无期。

这个家庭今后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而这一切,与一种名叫神经节苷脂的“神药”有关。

甲状腺切除手术后全身瘫痪,“神药”被指为诱因

王占群的妻子刘芸今年46岁,此前是石家庄市的一名普通职员。今年4月中旬,刘芸体检查出甲状腺肿瘤,医生建议切除甲状腺。

4月30日,她在丈夫的陪同下,到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区做了甲状腺切除手术,术后一切正常。5月9日,刘芸基本康复,于是出院准备在家好好休养,但是异样很快来临。

“到家不久,媳妇觉得四肢有些麻木,第二天四肢行动受限,5月11号凌晨竟然瘫痪了。”王占群向南都记者回忆。

瘫痪突如其来,一家三口毫无防备。王占群当天夜里急忙将刘芸送往医院急诊室。急诊科大夫起初猜测是脑溢血或低钾,但检查后一一排除了这些可能。为了尽快确认疾病,大夫找来神经内科的值班医生会诊,最后确认刘芸患的是吉兰-巴雷综合征(即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也译为格林-巴利综合征)。

王占群一家为了给刘芸治病,至今已经花了30多万元。

这是王占群第一次听说这种疾病。他了解到,这是一种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疾病,病情危重者会出现四肢完全性瘫痪,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痹,造成呼吸困难、吞咽障碍,生命受到威胁。

医生告诉他,这种疾病可能是自然发生,也可能是药物诱发。如果是自然发生,患者在患病前期会有感冒、腹泻等症状,由于妻子此前并无这些症状,因此基本可以判断为药物所致,这种药物极有可能是“神经节苷脂”,全称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其主要用来治疗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与脑外伤之后引起的相关症状。

之后几天,王占群不断通过网络自我科普,他了解到神经节苷脂由于在临床上使用范围非常广,这种药还被称为“神药”、“万能药”。

药费清单“暗藏”更多“神药”,多名神经科医生称该药物非必需

王占群复印了妻子的病历,在长期医嘱记录单上,他找到了一种名为“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的药。在4月30日和5月1日,刘芸共分两次每次注射了10ml的“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 

出院病人费用清单上也显示,刘芸在4月25日-5月9日住院期间,一共使用了20ml的“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

据了解,该药物并未纳入全国医保目录,但作为精神兴奋药中的抗痴呆药物位列河北省2017版的医保乙类目录中,限二级及以上医院使用。

王占群疑惑,妻子做的是甲状腺手术,怎么会用到这一“修复神经”的药?这款药和妻子的突然瘫痪是什么关系?

王占群带着这些疑问向多名医生求解,但他认为,有些医生在有意回避“神经节苷脂”的问题。

他向南都记者透露,期间他曾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来电者告诉他,刘芸某天不仅用了5支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还用了5支复方曲肽注射液,后者也含有神经节苷脂成分,而且含量比前者更多。

他随即去翻找妻子的药费清单,果真发现5月1日刘芸还用了5支复方曲肽注射液。不过,他意外发现医嘱上并没有记录这5支药,该院主治医生也否认曾给患者用过复方曲肽注射液。

复方曲肽注射液说明书显示,复方曲肽注射液的成份为曲克芦丁(C33H42O19)、活性多肽、多种氨基酸,以及“多种神经节苷脂”。

该药物用于治疗脑卒中等急慢性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颅脑外伤、脊髓损伤等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脑血管意外创伤及创伤后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药物生产厂家官网显示,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每支2ml,每1ml含有神经节苷脂0.24mg;复方曲肽注射液规格为每支2ml,每1ml含有神经节苷脂为0.3mg,较前者含量更高。

该药同样未被列入全国医保目录,而是作为血管保护剂列入河北省医保乙类目录,限二级及以上医院使用。

南都记者向多位神经科临床医生求证,这两种药物并非必需,很多三甲医院神经科的医生表示在临床上基本不用这个药。

2016年药监部门要求增加警示语后,更多患者才得知患病原因

在妻子患病的这段时间里,王占群加入了一个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友群,其中有超过70名患者也自称是在使用这类药物后而瘫痪。 药品生产范围涉及国内多个药厂。

这些病友接触到这种药的原因千奇百怪,有的是因为交通事故受轻伤,有的是做了肿瘤手术,有的只是摔了一跤,但他们都在医院被注射了这类药物,并在用药后几天之内瘫痪。

56岁的石家庄市民赵新身患吉兰-巴雷综合征已经两年半,如今走路、吃饭、上厕所都无法自理,每天靠妻子和三个子女轮番照料。而这一切最初只是因为春节换灯泡时摔了一跤。

赵新摔伤后到医院做检查,医生说他脑中有淤血,为他做了一个微创手术。没几天,他出现四肢麻木的症状,很快便全身瘫痪,还一度呼吸困难,差点性命不保。

为何一个小手术会使他瘫痪不起?医生称,瘫痪是其脊椎受损造成的。然而赵新子女带着病例多方求证后,得知是因为医院给他使用了神经节苷脂这类药物。

南都记者对这70多名患者做了问卷调查,在收回的42份问卷中,多名患者表示最初不知道病因是什么。山西一名患者称,自己询问医院患病是否与用药有关,但医院的答复是用药符合国家药典,患上此病的原因是“自己免疫力低,得了新发病”。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42名患者当中,绝大部分患病时间只有一两年,仅有3名患病时间超过三年。王占群表示,这是由于在2016年之前,患者并不知道这种“神药”会导致吉兰-巴雷综合征。

2016年11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关于修订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其中在说明书中增加警示语:“国内外药品上市后监测中发现可能与使用神经节苷脂产品相关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若患者在用药期间(一般在用药后5—10天内)出现持物不能、四肢无力、弛缓性瘫痪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王占群说,自2016年增加警示语后,国内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才知道,自己患病是此药造成的,而较早患病且没有足够知识和能力去获取这样信息的患者,仍以为自己患病纯属偶然。

虽然药品监管部门要求说明书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警示信息,但不少医生并不完全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区的一名医生告诉南都记者,使用神经节苷脂营养、保护神经是业内的通行做法,之前该院也一直在用,但并未出现过类似的不良反应。对于医生而言,只要药监局批准了药物上市,医院又采购了相关药品,医生就可以处方。

南都记者了解到,在这起事件发生后,该医院已停用这款药品。

如今,受不良反应影响的患者数量难以统计,南都记者询问的数家生产含有神经节苷脂药物的生产企业,都没有提供相关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的监测信息。这70多名患者是不是整个患病群体的冰山一角,不为人知。

医药公司表示已修改说明书,尽到提示责任

确诊吉兰-巴雷综合征后,刘芸转院到了河北省二院神经内科的ICU,用上了导尿管,进食靠鼻饲。长期卧床还并发坠积性肺炎,造成呼吸窘迫,只能切开气管,用上了呼吸机。王占群三次收到妻子的病危通知书。 

刘芸转院到了河北省二院神经内科的ICU,用上了导尿管,进食靠鼻饲。

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所需费用,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范围。

据了解,患者治疗与康复都离不开一种名为丙种球蛋白的药物,医院里每支卖630元,医保可以报销95%。不过实际上,许多医院都会表示医院没货,患者需要自己到外面的药房购买,价格在500-610元之间,这些药费是无法报销的。

王占群一家为了给刘芸治病,至今已经花了30多万元,其中大部分由于以上原因而无法报销。南都记者问卷调查了解到,吉兰巴雷患者治疗和康复所需费用,少则二三十万,多则上百万。

患者赵新也表示,他所用的丙种球蛋白要到医院外购买,药费不能报销。至今,家里已经花去40多万元,曾经富裕的家庭陷入了财务危机。“孩子为了给我看病,把车卖了,以后还需要不断花钱。”赵新认为自己拖累了子女,深感愧疚。

南都记者发现,这些患者所使用神经节苷脂类药物涉及吉林步长制药、齐鲁制药、吉林四环制药、吉林英联生物制药、黑龙江哈尔滨医大药业等多家药企。其中王占群妻子所用两款神经节苷脂药物,均由吉林步长制药生产。

期间,王占群曾拨打河北省和吉林省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12331反映情况。不久,吉林步长制药公司一名代表找到他,表示此前没有接到过这样的病理报告,未表示药物与疾病是否有关联。“对方还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说没有要求,只想治病救人。"王占群说。

南都记者日前也向吉林步长制药发出了采访函,该公司随后通过邮件回复称:“根据药监局《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中关于药品说明书的规定,我司复方脑肽节甘脂注射液和复方曲肽注射液两种产品的说明书中,均将药品安全性、适应症、不良反应及禁忌等予以标明。”

对于该公司是否监测到不良反应问题、两种药物与不良反应之间是否有直接关系、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等问题,该公司均未答复。


“神药”已纳入国家重点监控目录 患者家属盼将其从市场剔除

一小瓶2ml的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标价都在百元以上,也被纳入了地方医保目录。作为辅助用药,它屡屡登上中国药品销售金额榜单的前十。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显示,神经节苷脂2018年的销售额逼近40亿元。

为了加强合理用药、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降低药占比,神经节苷脂已经进入多个省份重点药品监控(辅助药品)目录。

今年7月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生物制品)》(下称《目录》),神经节苷脂排在20种药品名单中的第一位。

排在《目录》第二位的“脑苷肌肽”,同样是一种含有神经节苷脂的药物,2018年的销售额亦达到22亿。

这类“辅助用药”一直被认为是“安全、无效、利润高”,王占群则认为,无效也就罢了,但其“安全性”都无法保证。

据了解,早在上个世纪,神经节苷脂就被多国下架,也一直被美国食药监局(FDA)视为试验性药品。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神经节苷脂仅在中国和巴西、阿根廷上市,在中国市场销售火爆。

意大利学者Gianluca Landi曾发表文章提醒,外源性神经节苷脂的使用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生率约为1.6/10万,但使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的患者发生的几率增加了200倍。国内也有学者指出,这款药既没有有效的证据证明其疗效,也没有有效的证据证明其安全性。

最近,刘芸转院到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心院区神经内科继续治疗。最难的日子已经熬了过去,导尿管、鼻饲管已经拔除,刘芸可以吃些面条、蔬菜等好消化的食物,也不必再灌肠和排气,仅剩黑漆漆的气管切口还留在喉咙处等待封管,说话哑哑的。

但刘芸的五根手指仍挤在一起,纵使用尽气力,也只能微微抖动,难以攥成拳头,身体的其他部位依然毫无反应。

刘芸的五根手指仍挤在一起,难以攥成拳头,身体的其他部位依然毫无反应。

等待刘芸的,是漫长的复健过程。王占群说,今后妻子即便出院,也丧失了基本的劳动和生活能力,这款“神药”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在王占群看来,随着《目录》的发布,国内神经节苷脂药品的使用情况,“已往好的方向发展”,但药厂、医院的责任仍未明确。

“我不指望谁来赔偿,我只希望这类药从市场上彻底消失,不要让更多家庭受到伤害。”王占群说。

(文中王占群、刘芸、赵新均为化名)

采写:南都记者 胡明山 吴斌 见习记者 宋承翰

图片:南都见习记者 宋承翰 摄

编辑:尤立川


2019-08-15 10:00
  • 投票 2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讲座】“医源性”象皮肿,--这类手术,我已经20多年,没有在手术了!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